• 余少華:網絡與通信技術尚需翻六道“技術墻”才能形成超級智能體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發布:河北華訊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2017年09月27日

    2017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揭開帷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做了《網絡與通信的主要趨勢》主題報告,他指出,“網絡與通信技術正在向著‘3s-abc’方向演進,尚需翻六道’技術墻’,最后形成超級智能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

    他認為,“3”代表人類世界、網絡世界以及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下的萬物互聯;“s”代表軟件定義網絡、網絡資源虛擬化與開源;“abc”分別代表網絡人工智能、網絡大數據化以及網絡云化。

    余少華指出,無線通信5G的發展方向也將繼續沿著“3s-abc”的路線演進,采用開放的5G架構,以用戶為中心是主要的趨勢,下一步要走向千億級的互聯。

    在談到數據網的發展趨勢時,余少華認為,數據網將往服務可定制、服務可遷移、服務可感知這個方向走。“它的方向就是Ts-abc,T就是網速往T比特和更高速率走,s是軟定義、虛擬化和開源,abc是智能化、大數據和云網一體化。”

    光網絡將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維度發展,網絡按需定制和IT化。”余少華表示,“要布局陸海空天一體化的光網絡,光網絡必繼續轉型,一個是往軟定義架構轉型,往軟定義網絡轉型,往軟定義運營轉型。”

    余少華指出,互聯網目前進入了固定電話網衰退,移動互聯網成熟,物聯網起步的一個三態的疊加期,現階段的重點是推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NBIOT加上車聯網等創新的應用。“萬物互聯連接數從百億發展到千億,并與各行業深度融合,這是物聯網的主要方向。”余少華強調,“近期看物聯網要過標準多、電池續航短、網絡安全問題突出三道坎。”

    網絡與通信技術的發展還需翻六道“技術墻”。余少華透露,一是無線頻譜資源正日漸枯竭,需要新頻段和新的無線移動通信理論實現突破;二是互聯網IPv4地址短缺,TCP/IP構架有一定的局限;三是光纖通信傳輸容量進一步提升遭遇光器件光纖非線性等制約;四是集成電路平面特征尺寸逼近物理極限,存在50年的摩爾定律正在變軌,新材料新技術為微電子行業制定新路線圖;五是現有技術的每比特信息傳輸能耗將遭遇瓶頸;六是傳統思路和方法處理大數據已力不從心,“殺手級”應用尚未被發明出來。

    “未來,隨著我們邁入三元的萬物互聯世界,將出現超級智能體。”余少華認為,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是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人工智能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挑戰,如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等。

    余少華認為,超級智能體將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動態人造物,其智能性將日漸提升,由超級智能體推動的經濟體量將接近和超過實體經濟。


    上一條:專訪華為邱恒:企業業務未來發展沒有瓶頸
    下一條:以終為始,面向5G演進的全云化網絡轉型
    電話:0311-66855230 郵箱:hebeihuaxun@126.com 傳真:0311-66855230

    Copyright ? 2008- Hebeihua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華訊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備16015079號-1

  • 九九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