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發5G白皮書:預測5G“宏+小”站數超1400萬 產業規
隨著5G標準、頻譜的逐步落地,三大運營商在重點城市逐步鋪開5G試點,5G正漸行漸近。
與此同時,5G目前現在進展如何?5G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5月15日,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詳細介紹了5G發展演進路線、5G產業鏈情況、全球5G發展現狀,并對中國5G產業發展進行預判,指明5G投資價值機會和發展建議。
5G盤子有多大?
實際上,業界給予了5G很大的期待,那么5G的盤子將有多大?
賽迪顧問預測,預計到2019年—2026年,我國5G產業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5萬億元,比4G產業總體市場規模增長接近50%。
因為,從5G的建設需求來看,5G將會采取“宏站+小站”組網覆蓋的模式,歷次基站的升級,都會帶來一輪原有基站改造和新基站建設潮。2017年我國4G廣覆蓋階段基本結束,4G基站達到328萬個,而5G基站總數量將是4G基站1.1—1.5倍。
具體來看,宏站數量上,中低頻段的宏站若實現與4G基站相當的覆蓋范圍,預計將建設5G宏站將達475萬個。小站數量上,毫米波高頻段的小站覆蓋范圍是10-20m,應用于熱點區域或更高容量業務場景,其數量保守估計將是宏站的2倍,由此預計5G小站將達到950萬個。
賽迪顧問基于基站數量(宏站475萬個、小站950萬個)的關鍵性假設,以及三大運營商與主流設備商的相關統計,對5G各產業鏈的投資規模進行測算。
從5G產業鏈細分環節來看,基站天線、基站射頻、通信網絡設備、小微基站與室內分布、光纖光纜和光模塊等市場規模變化趨勢與5G基站建設進度基本保持一致;網絡規劃運維及系統集成與應用服務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
對于5G投資機會,賽迪顧問認為除了集中在主設備、光模塊、光纖光纜、射頻天線、小基站等基礎設施端,最長遠收益的將是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端。
那么,眾多5G應用那個將是最有價值應用呢?
在發布會后,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劉若飛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車聯網、智慧城市、VR/AR將是最有價值的應用。
他解釋道,目前我國投入大量精力發展車聯網,整車企業發展迅猛,未來汽車終端將取代其他終端,預計2020-2025年,5G直接拉動的智能網聯汽車數量將達到1.3億輛;同時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牽引智慧城市發展,目前已經有部分智慧園區在孵化;此外VR/AR也是具有潛力的5G應用。
挑戰并存
《白皮書》指出,5G具有較高傳輸速率、可滿足大容量接入需求、大大降低網絡延時、為萬物互聯提供可能四大特點。5G預計應在2020年左右成熟并商用,屆時5G技術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基本已經確定了第一批的試點城市。中國移動將在上海、杭州、廣州、蘇州、武漢展開外場測試;中國聯通將在北京、天津、青島、深圳、杭州、南京、武漢、貴陽、成都、福州、鄭州和沈陽等16個城市展開測試;中國電信將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蘇州、蘭州展開測試,今后或再增設6個城市形成“6+6”布局。5G覆蓋區域前期會從東部地區開始,然后逐步向西擴展,進而覆蓋全國,最終實現5G的全面商用。
與此同時,我國主設備商在5G的網絡架構和空口技術、大規模多入多出技術(Massive MIMO)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
“隨著5G商用時間的臨近,產業鏈還需直面四大挑戰,更好實現中國5G引領戰略。”劉若飛表示。
首先,目前5G標準尚未完全確定,中國企業需要積極爭取5G主導權,搶占5G發展先機。
其次,部分細分產業鏈環節薄弱。目前從5G產業鏈各環節來看,基站和終端主要發展環節成熟,但某些環節的縱向細分產業鏈實力有待提高,例如處理器、射頻功放、濾波器等核心器件,還需要加大投入。
再次,我國電信運營商的建設動力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國4G建設剛剛完成,再啟動5G,運營商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隨著5G的到來,流量將加速貶值,紅利逐漸消失,互聯網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效應也將進一步強化,這將直接影響運營商的總體收入。因此,國內電信運營商在5G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帶有一定消極情緒,在5G的推進過程中可能會動力不足。
最后,我國雖然已經為5G預留了一定的頻譜資源,但仍然不夠豐富、優質。如果我國提出的頻譜方案不能被國際上廣泛認同,就意味著我國必須被動地去接受別人的頻譜方案,需要重新去做另外頻段的產品開發,從而不得不面臨國內協調的諸多困難,導致我國5G產業發展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