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新機遇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發布:河北華訊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2018年05月11日

    在過去一年人工智能似乎被經常性的刷屏,也許我們正迎來人工智能引領未來的時代。

    在過去的20年,中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豐厚成果。目前中國智能手機與技術已極大普及,這為普及移動互聯網發揮了巨大作用。移動互聯生活日新月異,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輕松通過智能設備極大提高和擴展個人能力。搜索引擎、GPS和電子地圖等技術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打開手機,每一個APP都是人工智能。例如,當打開今日頭條看新聞,它不僅僅是一個新聞APP,今日頭條是微軟研究院研究出來的超級人工智能大腦,有十幾人的人工智能團隊,在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做智能化的新聞和視頻內容排序。

    2016-2017年我國陸續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并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九大報告》等政府報告中提出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讓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說過:人工智能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而在未來10到15年里,將有10%-50%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白領可能會比藍領更容易取代,比如客服、電話銷售、律師助理等等崗位。中國的人工智能正在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才涌進了人工智能領域。互聯網企業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先行與實踐者,在聊天交互、人臉識別和自動駕駛等領域中涌現了越來越多的研發成果。

    智能音箱:商業生態新入口?

    在過去一年,各大互聯網公司包括互聯網巨頭在應用層面競相追逐難以挖掘到突破點時,人工智能被視為最具增長性產業,而其中智能音箱迅速成為智能家居新據點,或稱將成為取代手機的下一代人機交互工具。

    2017年6月,喜馬拉雅推出智能音箱“小雅”,7月,阿里巴巴推出“天貓精靈”;小米推出“小愛同學”;聯想推出了智能音箱SmartCast+;京東上線與科大訊飛聯合開發的第6款智能音箱“叮咚TOP”。8月份,出門問問推出“Tic home”。11月份,百度推出“Raven H”。12月份,騰訊聯合國內知名AI科技公司Rokid打造更加智慧的音樂生活場景。

    在這一系列智能音箱的涌現中,大體可分為一是以Rokid、出門問問為代表的專業AI企業,其產品中音樂只是眾多功能之一,重心放在語音交互和家居設備連接;二是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基因型企業,更多強調提升用戶在聆聽場景下的交互;三是以BATJ以及聯想、小米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側重于構建商業生態帝國。

    智能音箱背后是語音交互藍海。國內智能音箱火熱極大程度受亞馬遜Echo成功打造商業生態影響。但國內企業大都采用低價吸引小白用戶搶占市場策略。立足長遠發展,企業依靠的必須是極強用戶粘性的大型生態圈,單純進軍內容單一的模式場景交互,用戶群體會非常狹窄。

    無人駕駛:互聯網巨頭紛紛試水

    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年有過各式各樣的場景應用,而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最為典型和最若爭議的場景。我國互聯網巨頭紛紛試水無人駕駛領域,將在交通出行領域掀起新變革,還可能深刻影響外賣、物流、環境等行業。

    今年4月16日,阿里巴巴確認正在進行無人駕駛研究,或已經進入路測階段,并透露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已經成熟,今年內將量產商用無人車。

    至此,BATJ已全部涉入無人駕駛領域。百度是最早宣布加入無人駕駛市場的,最早可最溯到2013年,2016年百度拿到了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全球第15張無人車上路測試牌照,2017年4月百度發布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2018年3月,百度無人駕駛車獲得官方首批測試牌照。與阿里相似,百度將無人駕駛延伸到了更為實用的領域,消息稱百度與美團開展合作,將無人駕駛技術運用到送餐中,并將在雄安率先開展試點。同時,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搭載了百度最新Apollo系統的“金龍阿波龍”無人駕駛汽車驚艷亮相,并且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試乘。

    騰訊也早已加入無人駕駛大軍。2017年11月,騰訊自動駕駛業務首次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公開亮相。同時,騰訊在無人駕駛的拓展上,秉持的是外部投資加內部研發的策略,不僅自身加入無人駕駛的研發,還投資了特斯拉、蔚來、威馬等汽車廠商。

    由于無人駕駛產業是一個技術門檻高、產業鏈復雜行業,所以并非一家企業可以實現完成,需要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無人駕駛將成為一個綜合移動終端平臺,一切服務移動場景的應用都會有適合的切合點,會像手機對商業的改變一樣。

    人臉識別:千億市場規模可待

    作為人工智能中最重要應用,人臉識別近年來處于井噴式發展中。相對于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其他識別技術,人臉識別優勢顯而易見,可主動獲取人臉圖像信息,整個“無觸”式過程更利于快速高效地識別獲取所需信息。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廣泛的應用在刷臉解鎖、支付、身份認證、安防等場景。今年4月舉辦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人臉識別在安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國內涉及人臉識別/影像處理的廠商包括商湯、云從、百度、美圖、曠視、騰訊、360、阿里巴巴等。

    商湯科技與曠視科技可以說是國內人臉識別技術的領軍企業。商湯SenseFace人臉布控系統已開始廣泛落地,以圖搜圖的圖騰系統,已應用在廣州、重慶、河北等地的公安局;曠視科技則是為支付寶客戶端提供人臉登陸功能支持,為美圖旗下產品提供技術支持,其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進行核驗應用到e代駕、易到用車、神州租車。目前vivo、華為、小米手機人臉解鎖方案提供商是曠視,而商湯則主要服務于OPPO 和vivo。

    2018年4月9日,曠視科技對外宣布全資并購艾瑞思機器人 (Ares robot),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同一天,商湯科技宣布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

    BAT企業亦是人臉識別的積極參與者。百度與“寶貝回家”公益平臺合作利用人臉識別尋找走失兒童;攜手雨諾股份CRM系統,為醫藥零售行業輸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阿里人臉識別技術各模塊可通過API參數自由組合;基于深度學習和海量人臉標注數據,再加上阿里云的技術實力,提供穩定可靠的大流量服務,可以高效準確排查未經明星允許而使用其代言的商品。騰訊的財付通與公安部所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查詢服務中心達成人像比對服務戰略合作;騰訊在微證券等產品上亦廣泛應用人臉識別。

    此外,科大訊飛在人臉識別領域亦頗有建樹,與香港中文大學湯曉歐教授團隊,共同推出世界領先人臉識別技術,提供人臉驗證、在線/離線人臉檢測和人臉關鍵點檢測等功能,并在全國分公司通過APP實現“人臉+聲紋”打卡。

    人臉識別今后將廣泛應用于公安、交通、金融、教育等領域,應用場景豐富,市場規模或將后續延伸千億市場規模,在B端市場落地案例不斷涌現,將有望率先爆發。

    除上述領域,互聯網企業在新零售、廣告營銷、虛擬對話機器人、大數據研判、3D分揀等領域也紛紛涉足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人工智能通過智能實現人類思維效果,將大幅改善依賴勞動創造的勞動密集型經濟模式,構建萬物互聯、智能協同智能社會,這對互聯網企業是最具吸引力的新據點。

    上一條:中國89家上市通信企業2017業績匯總:收入增長,利潤下降
    下一條:5·17特稿 | AI成運營商轉型新支點: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電話:0311-66855230 郵箱:hebeihuaxun@126.com 傳真:0311-66855230

    Copyright ? 2008- Hebeihua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華訊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備16015079號-1

  • 九九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