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楊濤:云網融合價值與挑戰并存 積極助力政企B2B轉型
數字化變革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業,特別是在5G和AI的快速發展驅動下,我們距離“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特征的智能社會也越來越近。在這一背景下,ToB業務正成為運營商下一個“風口”與“必爭之地”,如何抓住時代機會最大化商業價值、實現面向未來的可持續增長,已成為整個電信產業價值鏈共同關注的課題。
在這一背景下,構建核心競爭力,發揮包括5G在內的管道優勢,實現管云一體化的“云網融合”,從而在與OTT的競爭中打造差異化優勢,為企業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成為華為近年來的主要致力實現的目標。
“‘云網融合’是運營商躋身ToB市場的‘護城河’。”在近日華為中國區運營商市場部部長楊濤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運營商要躋身ToB市場,就必須打造面向垂直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一云”加“兩網”(光纖網絡和5G網絡)的差異化優勢,實現管云一體化的“云網融合”。
云網融合:價值與挑戰并存
對于全球大中型企業來講,高效、安全、穩定的云服務一直是企業擁抱數字時代的最佳方案。據Gartner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稱,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864億美元,增長率21.4%。楊濤表示,預計未來85%的政企業務將承載在公有云上,并以云化的方式交付產品和服務。
面對這一趨勢,“上云”已經成為企業擁抱數字化轉型的必選項。如何上云,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在面對云服務商時最為關注的問題。面對這個規模超萬億的藍海市場,無論是傳統的IT企業、電信運營商,還是互聯網新貴、初創企業,都紛紛加快了進軍云計算市場的步伐,而作為踴躍躋身ICT融合的先行探索者,華為也不遑多讓地進行了積極布局。
在楊濤看來,“云網融合”將給運營商帶來豐厚的商業價值。通過融合,運營商不僅可以以目標客戶為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也可以形成政企B2B新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運營商優勢,積極助力運營商構建以云服務為主的新型B2B服務模式。此外,還可以增強云用戶粘性,降低用戶離云率,提升云主機的激活率。
與此同時,楊濤強調,在企業重視上云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整體產業對云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應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運營商并不是要做OTT的云,而是面向傳統企業IT云化,做安全、專屬、可靠的云。具體來看,安全體現在專線組網安全高速,等保三級及安全監管,數據及應用保護;專屬體現在專屬資源定制,專網使用,貼近客戶部署;可靠體現在一站式銷售服務,高速、高可用、不斷網,貼身服務可依賴。
非朝夕之功:三階段通往云網之路
對于運營商來說,構建云網顯然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非朝夕之功所能完成。因此,分步走已成為整個產業的共識。在楊濤看來,通往“云網融合”之路將經歷1.0、2.0、3.0三大階段。
1.0階段主要為云網協同階段,主要是通過云優化后的網絡資源滿足企業上云專線服務,為企業訪問云業務提供隨需、靈活、安全、可靠的上云專線,構筑ROADS體驗的“云+網”套餐。
隨著企業業務上云的推進,企業對云網融合的服務需求也在提升,于是,云網融合進入2.0階段。在這一階段,運營商將以“云網”為核心,實現關鍵能力垂直和水平擴展,垂直向上與企業應用深度融合,實現“云+網+X”,垂直向下實現企業組網及IT集成服務延伸,以云服務方式提供ICT業務。其中,X是企業所需要的各類ICT業務,包含企業通信、視頻監控、物聯網、企業SaaS服務等多項內容。
而進入3.0階段后,通過采用B2B的統一平臺和入口,運營商將構建完善的政企業務生態體系,自有與合作的政企應用全部入云,企業用戶按需訂購、自助管理,運營商一站式自動化開通、O2O運營。
致力愿景:助力政企B2B轉型成功
作為云網融合1.0到2.0的過渡期,楊濤也將當下這個時間點看作運營商進軍ToB市場的關鍵“時間窗”。而助力運營商構建ToB核心競爭力,成為了華為在這一階段的重要角色。
對此,華為推出了電信業務云,將CloudCampus、CloudLink等各種電信業務集成到電信業務云上,并以云服務模式提供給運營商。這極大降低運營商發展電信業務的成本和門檻,加快運營商發展“X”業務的速度與云網融合的步伐。
楊濤表示,作為運營商的戰略合作伙伴,華為與運營商一樣在從CT領域向ICT延伸,在傳統的網絡資源和天然稟賦上有很深的合作,所以基于經驗可以更快地幫助運營商將網絡能力和優勢發掘出來,把這個時間窗抓住,這是華為和IT企業相比與運營商合作首要的差異化優勢。
同時,做好“網絡、流程、應用、生態”四個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儲備,鞏固先發優勢。從“能力、產品、融合、體驗”四個方面助力運營商構建云網“四升級”,也是華為未來重要的任務。楊濤表示,華為未來將致力扮演好“產品技術的核心支撐者”、“運營及能力提升的使能者”和“合作生態的參與者”三大角色,幫助運營商打造B2B業務統一平臺和入口,重構運營商B2B服務方式及商業模式,運營商政企B2B實現轉型成功。
-
上一條:5G,機遇或挑戰?取決于如何布局
下一條:400G厚積薄發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