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 數字中國建設要 “站上來”、“沉下來” 、“用起
4月22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發表演講。
馬化騰表示,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參與進來,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革。它需要我們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數字創新深入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能夠跨過數字鴻溝,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馬化騰將中國的數字化進程解釋為“一縱一橫一新”:“互聯網 +”與各個垂直行業不斷深化融合,發展了數字經濟,這是“一縱”;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向社會、民生、政務各個領域迅速擴展,推動了數字中國建設,這是“一橫”;而一縱一橫交匯融合帶來的創新,幫助我們從大國走向強國,這是“一新”。
馬化騰把他對數字中國建設的理解及騰訊的實踐經驗概括為 “站上來”、“沉下來” 和“用起來”,他說:
第一,我們的數字化技術需要 “站上來”。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 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習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提出要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過去幾年,騰訊不斷加大在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成立了公司級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在西雅圖設立了首個海外實驗室,而且騰訊的微信等業務團隊也在加大對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投入。可以說是多管齊下,分秒必爭。我們希望發揮自身的優勢,投身科技領域。如果我們不做的話,會辜負這樣一個歷史的機遇和責任。去年,騰訊提出公司戰略定位是 “科技 + 文化”,我們正在朝科技公司方向前進。
第二,我們的數字化創新需要 “沉下來”。目前互聯網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創新需要下沉,進入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我們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而不是熱衷概念炒作。
騰訊希望通過“一三五七” 來響應這樣的一個新的指示,也就是一個目標,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三個角色,做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五個領域,包括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最后是七種工具,小程序、大智云、移動支付、安全能力等七種數字工具。一句話總結就是,騰訊希望發揚精細的數字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為大家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第三,我們的數字化升級需要 “用起來”。我們尤其要跨過數字鴻溝,把數字產品和服務做好 “向下兼容”,讓盡可能多的人能 “用起來”,“用得好”,特別是讓弱勢群體、老少邊窮,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目前,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 10 億。我們多年來一直在考慮如果利用平臺的優勢,解決公共服務 “最后一公里” 的問題。截至 2017 年底,微信城市服務平臺在全國 362 個城市上線,累計服務 4.16 億人次,提供了公安交警各類證件辦理和繳費、社保醫保信息查詢、公積金查詢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等在內的 30 大類服務。
騰訊還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新技術來跨越數字鴻溝,分享數字紅利。例如騰訊和福建省公安廳合作,利用騰訊優圖人臉識別能力,幫助尋找走失人員。上線一年多,就有 600 多個家庭通過平臺找到了走失的家人;此外,騰訊覓影可以利用 AI 醫學影像技術,幫助醫生診斷癌癥等多種疾病,未來對很多偏遠地區的基層醫院提高診療水平會很有幫助。